一、按照研究目的分类
可以分为探索性研究、叙述性研究、因果性研究三大类型。
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对象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感性认识,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或探明方向的研究类型。
这种研究类型的前提条件往往不足,对所研究问题既缺乏前人研究经验,又缺乏理论根据,对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也不太清楚。这种情况下进行精细的研究,会出现顾此失彼或以偏概全的问题,可能浪费时间、经费与人力。属于这种研究类型的方式有多种,诸如观察观测、查阅文献、分析个案等,常为小规模的研究活动。
描述性研究,是一种试图通过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从杂乱的现象中,正确描述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的特征或全貌的研究类型。
这种研究类型的任务是描述出主要的规律和特征,重点不在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规律和特征,而是描述的准确性和概括性。描述性研究与探索性研究的差别在于它的系统性、结构性和全面性,以及研究的样本规模大。一般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研究,收集资料主要采用封闭式问题为主的问卷调查,并采用统计方法处理资料数据,得出以数字为主的各种结果,并用以推断总体。教育方面的很多研究都适于叙述性研究。属于这种研究类型的方式有多种,诸如调查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相关研究、发展研究。
解释性研究,是一种试图探索并解释某些相关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类型,即在认识到事物或现象是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弄清楚事物或现象为什么是这样的研究类型。
相关事物或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是比较复杂的,有某单一条件与某单一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有多种条件与某一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教育方面的因果关系大都属于后者。它通常是从理论假设出发,涉及实验或深入到实地,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检验假设,最后达到对事物或问题进行理论解释的目的。在实验的设计上,除了与描述性研究一样具有系统性和周密性以外,更具有针对性和严谨性。在分析方法上,往往要求进行双变量或多变量的统计分析。这种的研究有实验型与非实验型两种,实验研究还可分为实验室研究与现场实验研究两种。
二、根据研究的内容
基础研究,是指为获得关于事物或现象的基本原理及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和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特定的应用为目的。
基础研究的特点:
1.以认识事物或现象,发现和开拓新的知识领域为目的。
2.没有任何特定的应用目的。
3.一般由科学家承担,在确定研究专题以及工作安排上极具自由性。
4.研究成果常表现为一般的原则、规律或理论。
基础研究又可分为纯基础研究和定向基础研究。
纯基础研究与定向基础研究的区别如下:
纯基础研究是为了推进知识的发展,不考虑长期的经济利益或社会效益,也不致力于应用其成果于实际问题或把成果转移到负责应用的部门。
定向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期望能产生广泛的知识基础,为已看出或预料的当前、未来或可能发生的问题的解决提供资料。
应用研究是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的研究,它主要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目的或目标。其研究的特点是:
1.具有特定的实际目的或应用目标,具体表现为: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
2.在围绕特定目的或目标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3.研究结果一般只影响科学技术的有限范围,并具有专门的性质,针对具体的领域、问题或情况,其成果形式以论文、专著、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为主。
三、按照科学研究的性质
可以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从研究的逻辑上看是基于描述性的研究,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即从特殊情景中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定性研究是根据事物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和在运动中的矛盾变化,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或角度。它以普遍承认的公理、一套演绎逻辑和大量的历史事实为分析基础,从事物的矛盾性出发,描述、阐释所研究的事物。定性研究要依据一定的理论与经验,直接抓住事物特征的主要方面,将同质性在数量上的差异暂时略去。定性研究侧重于和依赖于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
定量研究,主要搜集用数量表示的资料或信息,并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检验和分析,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结论的研究过程。
定量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按某种标准作量的比较来测定对象特征数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间的量的变化规律,其目的是对事物及其运动的量的属性作出回答。定量研究则与演绎过程更为接近,即它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景中去。定量研究侧重于、且更多的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